根據我校教育工作部署安排,10月11日下午,副校長陽愛民教授在大學城校區為我院新生講授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專題教育課程,學院教學副院長劉冬甯、新生輔導員老師以及學生共200餘人參加此次專題學習。
陽愛民教授在課堂上圍繞《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主題展開講解,并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個人感悟以及實踐思考,向同學們展現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同時指出了其目前面臨的挑戰和危機。陽愛民教授将該課程分為三部分,一是現實之困,二是中國方案,三是中國擔當。他同時談到:所謂現實之困,即全球環境治理面臨的挑戰——人與自然深層次的矛盾日益顯現,國際社會不穩定不确定的因素增多。所謂中國方案,即是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其中又包含了6個“觀”,分别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堅持綠色發展的“發展觀”、堅持系統治理的“系統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民生觀”、堅持多邊主義的“共治觀”和堅持共同責任原則的“全球觀”。陽愛民教授強調,我們必須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執行保護與修複雙管齊下的措施,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并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最後,陽愛民教授在課堂上深入淺出的講解,将“人與自然”的主題以生動的例子表述出來,帶給了新時代計算機學子新的啟發,培養了學院新生堅持建設生态文明的大局觀,從而引導他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成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建設者、貢獻者、引領者。他期望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學子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同時堅定不移地走好人與自然命運共同體的道路,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共同打造生态友好型社會。
通過此次課程,同學們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之間,關系不協調的狀況,日益加劇。人類努力創造一個舒适生活世界的同時也加速破壞了一個美好的自然世界,生态環境沒有替代品。現在我們都應該行動起來了,讓我們的地球家園恢複昔日美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