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赴汕頭市“走進紅色文化”“學黨史、辦實事”宣講實踐團前往大南山革命曆史紀念館開展暑期紅色社會實踐,進行革命曆史和革命傳統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和在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重溫紅色曆史、赓續紅色血脈、激發奮進力量。
巍巍大南山,是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中國18塊革命根據地之一。大南山紅場也是二戰時期革命根據地,有着光榮的革命曆史。早在1928年,紅場已是東江革命根據地。著名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鄧發等先後在紅場、雷嶺等地點燃革命烽火,建立革命根據地。在大南山革命根據地,許多共産黨員、遊擊隊員,憑着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堅強信念和忠誠,自覺堅持鬥争,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大南山革命曆史紀念館,同學們認真聆聽講解,共同回顧大南山蘇區波瀾壯闊的革命鬥争曆史,深刻感受革命先烈堅貞不渝的理想信念、敢于犧牲的革命氣節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在保家衛國的艱難鬥争中,仁人志士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他們英勇無畏的感人事迹将光照千秋、永載史冊。他們的精神将與青山共存,與日月争輝。.

革命火種 播向潮汕
“五四”運動的爆發,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思想大解放,新思潮蓬勃興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并與中國工人運動進一步結合。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産黨成立。從此,革命的火種播向全國,同時播向潮汕。潮汕人民開始了堅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争。
在革命紀念館,同學們還了解到了在當時領導大南山革命的重要人物,彭湃。彭湃同志是中國共産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傑出農民運動領袖、著名海陸豐蘇維埃和東江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是一位卓越的無産階級革命家。1928年2月下旬,彭湃指揮紅二、四師及潮、普、惠農民武裝攻占惠來城,6月轉移到潮南的潘岱岩洞,在這個疊石而成的天然洞穴中堅持隐蔽4個多月,期間領導指揮大南山革命鬥争,石洞因此得名“英雄石洞”。令人惋惜的是,1929年8月,彭湃在上海黨機關工作時由于叛徒的告密被捕,同月壯烈犧牲。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
而在當時的革命戰争年代,正是有千千萬萬像彭湃同志一樣視死如歸的共産黨人,他們經受住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不為名不為利,隻為堅持自己的初心,隻為讓無數的中國人能過上更好的日子。“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這就是當時中國共産黨人最好的精神寫照。

紅色基因 傳承延續
解放戰争勝利,新中國成立。大南山革命根據地成為曆史,根據地相關行政區劃分和境域也幾經調整,仍在我們身邊的革命先輩越來越少。然而,革命先輩戰鬥過、生活過的地方仍保留着紅色記憶,訴說着紅色故事,紅色基因更是融在血液中,一代一代傳承、延續。
對革命紀念館的參觀學習,就是汲取革命先輩們寶貴的精神财富。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要明确“初心”的位置,要向革命先輩看齊,明白初心從何處來。回首初心來時路,砥砺前行新征程。梁啟超說過,“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我們當代青年人有擔當,民族就有希望,國家就有力量。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靠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我們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續奮鬥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斷前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望吾輩青年,不忘曆史,且行且詠。讓青年之力彙光如炬、熠熠奪目,照亮中華民族前進的複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