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

學工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工動态 >> 正文
計創青春行① | AI+技術賦能“加速跑”,智捷雲團隊讓農戶水産養殖變得越來越“聰明”
日期: 2023-07-29      信息來源:      點擊數:

一套智慧水産養殖雲平台,能實時監測魚塘的pH值、溶氧等各項數據指标,一部手機,可360度查看魚群活動狀況,僅需少量人力就可以養殖上百噸水産品。7月8日至21日,來自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智捷雲”鄉村振興實踐團作為首批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種子示範項目以及2023年廣東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省級重點團隊,赴茂名市化州市開展為期兩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依托低成本實時性高效化的智能設備,創新水産養殖模式,讓水産養殖變得越來越“聰明”,用科技賦能漁業,幫助水産養殖戶從靠經驗變為靠數據,從“汗水漁業”向“智慧漁業”轉變。AI+賦能水産養殖,開創智慧養殖新模式!

深入需求,知“漁”融新

“發展智慧漁業,對促進漁業轉型升級十分重要。希望大家通過這次社會實踐,走出實驗室,走進鄉間田野,學以緻用,知行合一。”太阳成集团tyc234cc“智捷雲”鄉村振興實踐團在指導老師楊凱茜、王文兵的帶領下來到茂名市化州市,以科技力量賦能鄉村振興,助力“百千萬工程”開展。

圖| 實踐團在化州開展實地調研

“我們希望推進智慧農業轉型升級,以解決水産養殖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監測困難、病害風險高以及漁戶技術落後等。”團隊在與共青團化州市委員會前期溝通中深入了解了漁業轉型亟需解決的問題需求。為進一步調研分析化州當地水産養殖業現狀,團隊在與當地黨群服務中心村委幹部訪談中,根據當地漁業發展總體情況調整調研重點,深入挖掘當地漁業發展瓶頸,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優化項目方案和調整技術研發方向,努力實現将漁戶提出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

身入鄉村,入鄉助“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智捷雲”鄉村振興實踐團頂着炎炎烈日在本次“百千萬工程”實踐團行動實地走訪3地6家不同類型的水産養殖基地,與相關企業負責人、當地水産養殖戶進行深入交談,充分了解當地水産養殖情況、發展趨勢及生産困境。

圖| 實踐團隊員在魚塘安裝調試設備

在化州市強鄉園養殖專業合作社,團隊成員在與合作社負責人劉付振甯的洽談中了解到合作社近兩年在擴大生産規模的同時嘗試投入了一批新的監測設備,但使用過程中還存在着設備多、系統多、準确率不高等問題。“有時候要登錄好幾個系統來獲取各自的數據,比如測溶解氧、氨氮是在廠家的一個網站查看,PH、電導率又是在另一個網站,但是水位、水溫要在設備連接的顯示屏來查看。”交流過程中,劉付振甯感慨現有的監測流程耗時又費力。實踐團成員針對存在問題向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自主研發的基于水質感知、水産養殖知識支持的養殖尾水排放污染情況的實時監測硬件設備,并将該設備在現場開展為期兩天的數據采集,上傳至雲平台進行數據分析,并給出專業的養殖策略。“如果有這樣一套系統化的設備,我們将會節省很多人力物力。”劉付振甯對于雲平台相關數據的監測結果表示認可,認為項目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能有效解決合作社目前遇到的實際困難,希望能與團隊做進一步交流合作。

圖| 實踐團隊員梁金慶向養殖戶介紹團隊項目

化州南盛蒲山水産養殖基地屬于采用粗放型生産模式的小型養殖企業。“化州當地還有比較多類似的養殖散戶,我們一直采用着傳統的經驗主導的粗放型生産模式。”水産養殖戶鄧傑表達了目前小型水産養殖戶的困境,傳統水産養殖高度依賴人力、經驗,存在靠天吃飯、風險難控等問題。團隊向其展示了本次科技下鄉帶來的“漁智管家”平台的落地成果,數字化賦能漁業轉型,實現水産養殖降本增效。

圖| 實踐團隊員下水安裝調試設備

圖| 實踐團隊員向合作社負責人展示檢測結果

在南盛街道謝村,團隊了解到謝村共成立合作社27家,現有52戶做漁業養殖,共約2千畝,其中多數為傳統生産模式,亟需科技賦能漁業生産轉型升級。實踐團隊員針對謝村合作社在養殖方面的科技性不足,通過設備調整放置以及系統信息呈現的方式,向謝村村長詳細介紹了團隊可提供技術幫扶。通過3天的數據監測生動地展示了“漁智管家”平台的實時化、精準化、數字化生産輔助管理模式。運用智慧水産養殖平台,實現手機遠程掌控漁場,有效提高漁場養殖效率。

走訪千畝,“漁”翁得“利”

著名羅非魚育種專家、上海海洋大學首席教授李思發曾稱:“世界羅非魚産業看中國、中國羅非魚看廣東、廣東羅非魚看茂南”。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的号召。實踐團一行來到了廣東茂名偉業羅非魚良種場,這個占地2000畝的生産基地擁有先進的養殖技術和設備,已成為國家級羅非魚良種場。

圖| 實踐團參觀偉業羅非魚良種場研究中心

圖| 實踐團隊員黃春光介紹項目“漁智管家”平台

圖| 實踐團隊員在千畝魚塘調試設備

團隊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到生産基地布局設施、研發中心的養殖概況以及公司發展前景。調研期間,團隊發現該生産基地智能化設備運用較少,更多依靠人工維持運作,人力成本較高。廣東偉業羅非魚良種場老闆簡偉業表示希望可以引進一套系統,通過實時的數據采集和導出,精準地分析養殖區數據,并能夠給予相關生産決策輔助。“我們的‘漁智管家’平台與貴公司的需求不謀而合。”團隊成員阮柱康向企業負責人詳細介紹了項目并下水安裝設備展示項目成果。簡偉業高度認可該項目符合智慧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他說:“今年下半年一定要找時間到廣州跟你們再進一步讨論項目在茂名的落地情況。”他表示會為項目團隊到茂名做更深入的調研提供支持,希望能到廣州與項目團隊做進一步交流的合作意向。

圖| 偉業羅非魚良種場創始人簡偉業與實踐團隊員交流

走實落地,科技興“漁”

實踐團在實踐期間與團茂名市委書記魏鵬程等一行進行了交流,隊員黃春光分享所悟所感:“因為父親從事水産養殖,我深知漁業養殖人力耗費大且産量難以預測。我大學選擇計算機專業,希望開發一個能使漁業養殖更智能化的智慧漁業平台,幫助父親的同時,也能幫助到千千萬萬漁業從業人員。”魏書記在聽完項目實施情況和發展前景後,對團隊在化州服務鎮街産業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就項目對接方面提出中肯建議。“希望你們能夠把這次實踐結果應用在技術升級疊代上,将項目落地落實,更精準地推進鄉村振興。”

圖| 實踐團隊員向團茂名市委書記魏鵬程介紹項目

茂名電視台、化州共青團等多家平台和主流媒體紛紛轉發和報道“智捷雲”鄉村振興實踐團在化州的活動。

圖| 實踐團活動被茂名當地多家媒體報道

太阳成集团tyc234cc“智捷雲”鄉村振興實踐團作為首批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種子示範項目以及2023年廣東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省級重點團隊,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得到共青團廣東省委、共青團茂名市委和學校相關部門單位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茂名電視台、化州共青團公衆号等相關媒體均對實踐團做了相關報道。

圖| 化州市赤坎村、謝村與太阳成集团tyc234cc共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則知之益明。”兩周的社會實踐,實踐團隊隊員走出實驗室,走進真正的漁業養殖場,邁出了技術落地應用實踐的第一步。在實地調研中,隊員們親眼目睹了漁業養殖戶的繁忙與辛勞,了解到他們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感受到了漁業養殖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太阳成集团tyc234cc“智捷雲”鄉村振興實踐團全體隊員将帶着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中汲取的經驗,發揮青年力量,用實幹擔當乘風破浪,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圖| “智捷雲鄉村振興”實踐團

(文:姜達成、梁金慶、林采旋、韋錦瑜;圖;阮柱康、胡風華;初審:楊凱茜;終審: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