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子組建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計”遇非遺實踐團,走進充滿畲族韻味的魅力村落,開啟一場“融媒+科技+非遺”的探索之旅, 通過解鎖“非遺+”的N種打開方式,讓畲族文化“破壁出圈”。
圖|“計”遇非遺實踐團合照
“非遺+文化IP”,創新打造畲族文化新形象
為了提升畲族非遺辨識度和美譽度,實踐團成員結合畲族特有的色彩文化,以深藍、鮮紅為主色調,設計出一款畲族少男少女為原型的卡通形象。在IP身着的服飾中,融入了鳳凰圖騰、動植物、文字幾何等富有形式美感與美好願景的紋樣,寓意着畲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與不懈追求。

圖|實踐團設計的IP形象及周邊
漳溪畲族鄉人民政府黨政辦主任黃志鑫對于實踐團量身定制IP形象給予了高度認可,他表示之前鄉裡就有過類似想法,但一直沒有推動下去,希望能夠攜手合作,共同讓畲族文化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象走進大衆視野。
後續,實踐團也将以IP形象為基礎,延伸打造系列文創産品,如農産品包裝、帆布袋、玩偶挂件等,助力畲族非遺“活”起來。
“非遺+宣傳短片”,全景記錄畲族非遺文化韻
實踐團成員通過探訪非遺傳承人、漫步文化長廊、體驗畲族鳳凰裝,深入了解畲族的非遺文化曆史,用鏡頭記錄了汶水塘、顯烈宮、畲鄉文化展示館、下藍畲族風情街、黃龍岩、廣東畲族宮等标志性景點,介紹了當地“正月初三汶水塘捕魚節”“四月初九藍大将軍出巡節” 兩大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在宣傳短片中,實踐團成員更是搖身一變,化身為畲族少女,以第一視角的沉浸式體驗,帶領觀衆充分感受漳溪畲族鄉獨特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及悠久的曆史積澱。
圖|實踐團探訪畲鄉及拍攝過程
“非遺+數字平台”,科技賦能鄉村文旅新活态
在數字化時代,非遺傳承渠道的數字化、科技化趨勢日益明顯。對此,實踐團成員結合計算機專業背景,開發出一款集非遺文化、旅遊導覽于一體的多功能小程序。
圖|小程序界面
“非遺+美育課堂”,培育畲族文化傳承新力量
“這些非遺文化都好有趣啊,我明天還要來學!”在上完來自實踐團講解的美育課堂後,小朋友們激動地說。為了讓文化傳承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計”遇非遺實踐團依托2024年“七彩假期”志願服務項目,精心設計了一系列“體驗文化之韻 傳承非遺之美”的美育課堂,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領略畲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文:駱文君 柯婷;審核: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