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診斷田間的各種疾病;一次實踐,推動智慧農業的再一次更新。太阳成集团tyc234cc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掌上農診”實踐隊帶着高科技“法寶”來到鄉村,從病蟲害監測到智能種植,科技達人們用智慧點亮農業新希望,成為了大壩鎮田間地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他們如何用科技改變傳統農業?讓我們走進這段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
初識
在揭陽普甯市的西北部有一個鎮叫做大壩鎮,鎮名“大壩”源于當地地勢和水利設施的建設。過去這裡有許多大壩和水渠,用于農田灌溉和防洪。随着曆史的變遷,大壩鎮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農業和商業中心。你知道嗎?大壩鎮是普甯的農業寶地,“大壩菜”的名片閃閃發光。這裡的水稻田像鋪展開來的綠毯,本地産的“紅腳芥藍”,一斤可以賣到二十塊錢。這裡,不僅展示了現代農業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更是三下鄉活動的絕佳地點。讓我們一起探尋大壩鎮的農業秘密,感受這片沃土的無限魅力吧!
調研
實踐隊來到普甯大壩鎮,深入探訪,了解當地在農業生産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實踐隊帶來了一款“秘密武器”“掌上農診”——智慧農業APP。這款APP專為幫助農民識别病蟲害,并推薦相應防治技術,提高作物健康和産量。通過與農戶的交流,實踐隊了解到老百姓對智慧農業APP的接受度都較低。最大的原因是從事農業生産的大多數是中老年人而且對于學習、使用APP的意願不高。實踐隊得到這樣的調研結果後會氣餒嗎?絕對不會!接下來請看實踐隊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交流與科普
實踐隊與大壩鎮年輕幹部進行了一場項目見面會。實踐隊介紹了AI賦能農業的創新應用,一起探讨了智慧農業在提高農業生産,提升産品質量等方面的廣闊前景。大壩鎮黨委委員官穎穎肯定了實踐隊項目并激勵大家勇敢嘗試;農學專業出身的鄭江東主任更是指出病蟲害識别可以從多方面考慮,不僅僅依靠外觀,還可以結合土壤元素、生長環境等因素來進行多維度判斷,這将大大提高病蟲害診斷的準确性和可信度。雙方一緻認為随着未來勞動力結構的更新,青年勞動力比例将逐漸增加,智慧農業的應用前景十分可觀。
此次座談會為大壩鎮的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也讓實踐隊成員們深受啟發,他們将帶着更加堅定的信念,帶着“掌上農診”APP,走向挖掘農業“新質生産力”的道路。
鑒于當地存在種植戶年紀比較大,先進技術推廣難的問題。實踐隊決定在大壩鎮進行人工智能科普活動,介紹國家人工智能政策與發展現狀。隊員向農戶們展示了APP的智能回答與農友圈功能,讓農戶們親身體驗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樂趣,助力先進農技知識的傳播。
探讨與學習
為了更深入探讨APP的實用性、創新性、準确性,實踐隊先後前往好鮮原農産品有限公司,省農科院揭陽分院、揭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實地學習調研。
在好鮮原公司,這裡的農業現代化讓人眼前一亮!公司廣泛利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和病蟲害監測。更令人稱奇的是基地還應用了智能噴灌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土壤水分變化。實踐隊與公司陳經理探讨了智慧農業在病蟲害識别的應用情況及投入與産出的問題。陳經理表示智慧農業應用于散戶與小企業成本太高,但對于大公司和政府項目其前景十分可期。
接着實踐隊來到揭陽市農科所,參觀實驗基地。農科所栾鑫主任向隊員們介紹了最新的培育品種、常見的病蟲害種類以及目前使用的病蟲害預警系統。這讓隊員們第一次體會農業科研的艱辛,收獲良多,大開眼界。實踐隊成員與農科所的羅所長和栾主任進行了熱烈的探讨。他們認為“掌上農診”APP是非常棒的創意,但也強調識别的準确性非常關鍵。兩位老師表示非常支持進行學科交叉,廣泛開展AI賦能農業項目,将所學知識應用到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當代青年的人生價值。
走在林蔭大道上,汗水浸透的衣裳,不能阻擋這群年輕的腳步。随着“百千萬工程”在南粵大地開花,“掌上農診”實踐隊收獲了滿滿的知識,深刻體會到智慧農業和AI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巨大潛力。本次實踐為農業的智能化發展注入了青年的激情,增強了農戶對科技的信心。接下來,實踐隊将繼續努力,推動智能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做名副其實的“農田醫生”,助力打通農技科普的“最後一公裡”,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把更多科技帶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民朋友們輕松種植,豐收滿滿!
(圖文:袁雪 柯婷;審核:胡靜)